土家山寨走来的锣鼓队表演,深圳舞狮队编辑部,“春薅来嗨翻山了耶嗨薅嗬嗨呀嗬嗬薅……”这是流传在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楠木乡的原生态山歌薅草锣鼓,它唱腔高亢粗犷、唱词神秘诙谐。 
 
  薅草锣鼓是国家级非遗项目酉阳古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称薅草号子,俗称“打闹歌”。演唱时用高亢的唱腔,并加之锣鼓穿插、帮衬,人声与器乐交相辉映,场面十分壮观。
 
  楠木乡位于酉阳县城西南角,是酉阳著名的“山歌之乡”。古往今来,楠木的乡民们人人是歌手,处处是歌声。无论河谷旷野、高山密林,“嗬嗨呀”的歌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如今能表演薅草锣鼓的人却不多了,但在楠木乡红旗村有“宁氏五兄弟”一直在为薅草锣鼓传播推广努力着。他们组成的班子,将薅草锣鼓唱遍了大半个中国。
 
  “相传薅草锣鼓发源于唐代,兴盛于宋朝,算起来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五兄弟中的兄长宁清勇如数家珍地说起薅草锣鼓的起源。那时,楠木处处古木参天,到处野兽出没,先民们为赶走野兽,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便自发地在村子周围敲起锣鼓、扯开嗓门驱赶野兽。千百年来,逐步演变成为村民们薅草劳作时加油鼓劲的歌种。
 
  薅草时,村民们会组成10人左右的队伍,前面两人持锣鼓领队助阵。锣手在左,鼓手在右,尽情地敲打和欢唱起来。其余的人则头戴斗笠,身穿黑袍,手拿薅锄薅草,同时欢快地应和。“黄杨扁担三尺五(嗨),送给主家挑晌午(嗨),有头挑的大米饭(嗨),有头挑的白豆腐(嗨),管它腐不腐,打个号子吃晌午(好)。”
 
  在歌声中,高亢的唱腔调节着人们的情绪,使乡民们忘记疲劳而轻松劳作。他们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把繁重的劳作演变成妙趣横生、充满乐趣的生活。那锣鼓也会提醒想偷懒的庄稼汉,要想有个丰收年,就得不误农时,辛勤劳动。
 
  薅草锣鼓最神奇的还是那神秘的唱词,从明代流传下来的《土家薅草锣鼓》传唱本详尽地记录了薅草锣鼓的唱词,涉及祭神、礼仪、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内容。
 
  如今,薅草锣鼓已走出酉阳土家山寨,走向世界。2008年,薅草锣鼓作为我国的民族文化瑰宝展现在加拿大的舞台上。今年4月,薅草锣鼓还作为酉阳优秀的民族文化节目,在国家民委“中华民族一家亲走进酉阳”大型文艺汇演中演出。“宁氏五兄弟”常常会收到贵州、湖北、云南、甘肃、四川等地的邀请,请他们前去表演

  • 发表评论
  • 用户:  验证码: 点击更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深圳龙岗坂田地铁B出口杨美村33号一楼.深圳舞龙舞狮表演艺术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