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狮,深圳舞狮队,

 

春节期间,人们习惯用各种民俗庆祝佳节,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等活动丰富多彩。舞狮子在莒县碁山镇竹山村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从上世纪60年代就没有人从事舞狮子这一行当,直到10年前,退休在家的陈汝利才重新组织舞狮队,并取名“醒狮团”,寓意着沉睡多年的舞狮技艺重新醒来,2009年他们村的舞狮子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了更好传承这门技艺,陈汝利自掏腰包给成员发工资,目前他已经教会了50多人舞狮子,最小的只有12岁。


  花甲老人组建“醒狮团”


  近日,记者见到了在莒县岳家村演出的碁山镇竹山“醒狮团”,只见两只雄狮加上一只小狮子或相互嬉戏,或跳上一米多高的桌子,演出非常精彩,吸引了很多人们前来观看。


  “醒狮团”负责人陈汝利今年73岁了,是一名退休干部,他告诉记者,舞狮子在他们村已经有至少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他刚记事的时候村里就有舞狮团,那时候舞狮子被称作耍狮子,村里有20多人的舞狮队。他19岁的时候加入舞狮队,学习舞狮子。当时舞狮队逢年过节四处演出,很受欢迎 。“那时候出去表演能够挣工分,比在生产队里干活要强多了。”陈汝利说,舞狮队在文革前就解散了,之后数十年的时间,村里都没有人舞过狮子,以前的行头、锣鼓等也都没有了。2003年,退休在家的陈汝利联合其他三名老人一起成立了”醒狮团”,开始教年轻人舞狮子。


  成功申报市级“非遗”


  陈汝利告诉记者,退休后他回到农村老家,想起村里传承百年的舞狮子技艺马上就要失传了,心里觉得不是个事,就找到了几十年前一起舞狮子的几位老伙伴 ,想重新成立舞狮队。“当时我们一共四个人,都60多岁了,年纪最大的都72了。”陈汝利说,他们这些人是当年村里舞狮队最年轻的,比他们小的就没有人会了。四个人一起成立了“醒狮团”,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就是寓意着沉睡很久的舞狮醒来。


  因为他们四个人都上了年纪舞不动了,所以就教村里的年轻人。陈汝利拿出自己的退休金 ,重新置办了各种行头和锣鼓、音响等,慢慢的他们发展到30多人的队伍,除了舞狮子,还有跑旱船、老汉车等。2009年“醒狮团”成功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汝利成为第三代传承人。去年陈汝利办了舞狮子的学习班,用半年的时间教会了40人舞狮子,再加上他们团内学会舞狮的,总共教会了50多人。


  “北狮”舞出新花样


  陈汝利告诉记者,他们“醒狮团”属于北派舞狮,村里传承下来的表演形式非常单一,就是绕场简单跑几圈,然后就是狮头上下左右晃动。在传承老一辈舞狮子技艺的基础上,他们也增加了很多新内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跳桌子的动作,两只雄狮一起跳上桌子,然后再跳下来。看上去很简单,但是这需要四个人的默契配合,最初排练时经常有人跌倒。


  “很多表演都是我自己掏腰包给成员发工资。”陈汝利说,为了将舞狮队发扬光大,他必须要保持队伍的完整,尤其是人员不能有太多流动。虽然正月里演出不断,但是他们几乎没有什么收入,都是赔本演出。一次演出出去20多人,他需要每人发70元的演出费,同时还要支付车费等。每次远距离演出他都要花2000多元。陈汝利表示,他相信舞狮队会越来越好的,传统艺术也会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心。

 


  • 发表评论
  • 用户:  验证码: 点击更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深圳龙岗坂田地铁B出口杨美村33号一楼.深圳舞龙舞狮表演艺术团 百度搜索